牡蠣在兩廣地區稱「蠔」,江浙名為「蠣黃」,北方叫「蠣子或海蠣子」,福建及台灣稱其為「蚵仔」。由於其營養價值高,有人稱為「海洋的牛奶」,日本人則譽為「海洋之糙米」。


   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:很多人怕吃海產,擔心膽固醇過高,吃蚵仔時不必有此顧慮。一份重量65公克的牡蠣(約八顆),膽固醇只有33毫克,算是低膽固醇,它還是低脂肉類,一份蚵仔的脂肪含量只有1公克,熱量則是50大卡。


   坊間相信吃蚵仔能壯陽,因為它富含微量礦物質「鋅」,能助「性」。但事實上,去除水分後的蚵仔乾鋅含量較高,每100公克有31.1毫克外,新鮮的蚵仔的鋅含量並不如想像中高,甚至不及紅蟳、牛腱等,也比不上洋菜。


    國人對鋅的迷思,可能源自「缺鋅,睪丸會發育不良」之說,其實只要飲食均衡,就可攝取足量的鋅。蚵仔的鋅不如想像高,但令人意外的是,別看它白白灰灰的,鐵含量反而高,每100公克含6.6毫克鐵,雖不及紅肉、內臟、米血糕等高鐵食物,但在貝類裡,名列前芧。蚵仔低脂、低膽固醇,助「性」不如補鐵。


   但從飲食衛生觀點來看,不建議生食,除了避免寄生蟲下肚,一旦保存稍有不慎,還會吃進其它病菌。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ore 的頭像
    zore

    ZORE的部落格

    z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